尊龙凯时·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新闻中心

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

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| 人类“白色瘟疫”肺结核的“前世今生”


每年3月24日是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
2023年的宣传主题是
“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”

肺结核
曾经也叫「肺痨」
是一个古老而顽固的呼吸道传染病
对大众来说像是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
鲁迅、林徽因、肖邦、雪莱等历史名人
一度让结核病名声在外
结核病患者晚期身体消瘦
营养不良、贫血导致皮肤苍白
所以结核病又被称为“白色瘟疫”


虽然肺结核如此“恐怖”
但也是一种能预防、能治愈的疾病




为什么说结核病是

古老而顽固的疾病呢?


在德国的海德堡,考古学家发现石器时代(距今7000年以上)的人第4、第5胸椎有典型结核性病变。


从发掘的古代埃及墓葬中的木乃伊脊椎上,同样发现了结核性病变,努比亚的木乃伊有五例脊椎结核,公元前2500的第五王朝木乃伊则有骨关节结核。


中国在2100年前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左肺发现了结核钙化,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结核病。




人类怎么就会得了结核病呢?


结核病在西方曾被称为“死亡之首”,在中国更有“十痨九死”的说法。不管是放血治疗、萎陷疗法还是疗养自愈,都代表人类事实上还没和结核病病原体打过照面。


德国科学家罗伯特•科赫研究了肺结核死者的肺部,1882年3月24日,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宣布结核病病原体“结核分枝杆菌”的发现,并明确指出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,直到这时人类才真正弄清楚结核病的真正元凶是结核分枝杆菌。


1982年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(UATLD)联合提出,将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3月24日作为“世界结核病日”,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。




结核分枝杆菌发现后

结核病应该可以预防吧?


事情没有那么简单,又过了大约100年,法国细菌学家卡尔美和卡林受到巴斯德的启迪,在1908年从奶牛身上分离到牛型结核菌,经过13年231代的连续移植、培养和传代,终于在1921年研制出适用于人体的疫苗,结核病终于有了科学、有效的预防手段。为纪念两人做出的贡献,这种疫苗就被命名为“卡(卡尔美)介(介林)苗”。


如今在我国,卡介苗的接种对象通常是新生儿,因此也被称为“人生第一针”。


卡介苗属于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,由政府免费提供接种疫苗。接种卡介苗后能使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,阻止该细菌在人体内的繁殖、播散,可以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。




结核病既然可以预防

应该也可以治疗吧?


1944年,美国科学家分离出了链霉素,这是第一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的抗生素。同年链霉素使用于临床,标志着结核病化疗时代的到来。


接着,异烟肼、链霉素、对氨基水杨酸钠组合成为标准化疗方案(长程疗法),雷米封、利福平、乙胺丁醇等药物也相继合成,直到这时结核病才终于不再与死亡同名。


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,虽然结核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,但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。肺结核有一个特点就是发病很隐蔽,不易早期发现,没有明显的主观不适,容易被忽视。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,就可能发展为结核病。


据统计,我国约1/4的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,近几年我国总发病人数位居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第2或3位,且每年新发病例数近80万人。




面对结核病的高感染率

和高发病人数我们该如何做呢?


一般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——


  • 痰中能找到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,是最主要的传染源;



  • 肺结核患者通过吐痰、咳嗽、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;



  • 人们普遍易感结核病,多发于青壮年、学生等聚集性发病也越来越多。



日程生活中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:




积极治疗患者


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、适量、规律、全程、联合治疗,做到“督导”治疗。




切断传播途径


不随地吐痰,打喷嚏、咳嗽时用手帕捂住口鼻或者戴口罩,患者用品及时消毒清洗等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。




通风


开窗通风,尽量让阳光照进屋子里。加强空气流通,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。尤其是群居的在校学生,教室和寝室都至少需要每日通风2次,每次半小时以上。




增强免疫力


加强锻炼、规律作息、健康饮食,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。




有症状及时就医


咳嗽、咳痰两周以上,或痰中带血,应怀疑得了肺结核,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检查。



来源:广西疾控

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

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| 人类“白色瘟疫”肺结核的“前世今生”

门诊排班

门诊排班

就医指南

就医指南

特色医疗技术

特色医疗技术

交通路线

交通路线

双向转诊

双向转诊

服务号

服务号

订阅号

订阅号
友情链接: